导语:
房子的价格一直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全球房价最贵的一线城市香港楼市突然遇冷,是否预示内地楼市价格方向?
这个全球房价最贵的超一线城市,楼市突然冷了。
7月以来,香港出现多起退房毁约事件。
仅新鸿基地产在元朗的楼盘,就有5宗取消订购。这5个买家为此要赔上200万港元的定金损失。
与此同时,新鸿基地产对南昌站港铁新盘开出前所未有的大优惠,折后价平均为每平方英尺23893港元(合24万元/平方米),比去年12月均价降了10%。
新房市场寒意沁人,二手房市场也是如此。在红磡,有买家放弃40万港元的定金,要求取消一间二手公寓的交易。毕竟,1000万港元的房子,下降个10%,就少了100万港元,这笔账不难算。
根据地产代理公司Ricacorp统计,从6月开始,香港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双双出现下滑。
新房方面,7月仅成交1740件,环比减少15%;而截至8月月中,成交量仅为711件。
二手房方面,7月销售4040宗,环比减少7%,本月到月中仅有1300宗。
雪上加霜的是,一众投行机构纷纷唱空香港楼市。
瑞银估计,未来一年香港房价降下跌10%,花旗预测今年下半年就会走跌7%,而中信里昂证券则预期下跌15%,同时,下调香港地产股评级至“减持”。
中信里昂房地产研究部门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
那些上半年买房的人实在是太勇敢了。
1 加息噩梦
香港楼市风雨飘摇,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贸易争端和美国加息。
作为转运港口,贸易争端对于香港的影响毋庸置疑。但与贸易争端相比,美国加息才是最致命的临门一脚。
今年以来,从土耳其到阿根廷,从巴西到俄罗斯,本土货币大幅震荡。美元加息之际,也就是新兴市场动荡之时,这早已是历史反复证明的常识。
人民币和港币同样如此。今年以来,人民币一度从6.25跌到6.96,最高贬值超过10%。而港币与美元是联系汇率,要保证汇率在7.75-7.85之间波动。美国加息,香港经受的冲击更是远远高于内地。
从2016年开始,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已经从0.5%加到1.75-2%。为了保障港元币值稳定,从4月开始,香港金管局在市场大幅出手回购港元。
仅4-5月就入市18次,累积承接703亿港元沽盘。8月15日,金管局再度入市,两天时间四次出手,累计买入168亿元港元。
美国加息才到中途,香港为了汇率维稳,就已付出将近900亿港元的代价。未来,美国加息还会持续,今年下半年2次,明年3次。随着基准利率越来越高,汇率维稳的代价也会水涨船高。
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香港继续跟随美国加息。其实,从2017年开始,香港金管局就跟随美国调高利息,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0.5%加到2.0%,香港贴现利率也从1%升2.25%。
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作为势头最强劲的香港楼市,已经感受到重压,5年后首度加息。
8月14日,汇丰控股、中银香港和渣打香港三大银行,将按揭利率调高至2.25%-2.35%,上调10个基点。
美国加息周期仍未结束,今年到明年,这5次加息,香港还跟不跟?
不跟,港币币值就不稳定,98年被索罗斯狙击的教训还热着呢。
如果继续跟随加息,香港房地产必然要开始承受起狂风暴雨的代价!
2 楼市调控高压
没错,香港也有楼市调控。
不过,与内地青睐限购限售等行政手段不同,香港的更着重于调控税率。
先是增加印花税。
2016年11月,香港将住宅物业印花税率调高至交易额的15%,再加上2012年专门对外地人开征的15%的“买家印花税”,非香港居民的印花税率高达30%。
只问你狠不狠?
接着开征空置税。
2018年6月底,香港宣布开征空置税,对于空置6个月以上的新房额外开征相当于楼价5%的空置税。
空置税喊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先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落地了。
这还没完,香港推出五折购房,力图遏制商品房价格上涨。
同在6月,香港宣布:居屋单位将按评估市价的52%出售,而不是原来的70%。
所谓居屋,其实就是“居者有其屋”的保障房。降低保障房入市价格,对于平抑市场房价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与这一系列主动的调控相比,被动的资金流入锐减更加致命。
根据高力国际的报告,2018年上半年,内地对香港住宅用地的投资金额累计8.35亿美元,去年这一数字则高达70亿美元。
加息周期的到来,叠加楼市调控的高压,加上外来资金的悬崖式下跌,香港房价如何承受?
3 房价全球最高
香港楼市调控为什么这么猛?
答案很简单,房价太高,涨幅太猛。香港房价之高,不仅让北上广深望尘莫及,还碾压纽约伦敦东京等一系列世界城市。
所以,每一个初到香港的人,都会学到两个词:寸土寸金,千尺豪宅。所谓千尺,折算过来,其实还不到100平方米。
2018年6月的最新数据显示,港岛均价高达18.38万港币/平,九龙为15.8万港币,而与深圳一河之隔的新界也高达14万港币。至于大面积的“千尺豪宅”,港岛的均价更是高达22.5万港币。
与之对比,北上深的均价也就6万元左右。
从2016年开始,香港楼市已经连续27个月上涨,并连续18个月刷新最高纪录。而从2003年开始,香港楼市已经制造了15年的上涨神话。当内地楼市还在摸索前进时,香港就已经是全球房地产市场的标杆了。
根据中原城市领先指数,香港房价指数已从最低点的31.77涨到今年8月的188.64,翻了6倍左右。
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在2018年初公布了一份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
香港连续第八年,成为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
这种“战绩”,谁能与此匹敌?
4 谁能隔岸观火
能与香港相匹敌的,放眼全球,或许只剩下内地一二线城市。
在房价上,北上广深的均价虽然无法与香港进行匹敌,但如果考虑到收入差距,香港的房价收入比不一定比内地高多少。
不过,与房价相比,更值得一提的是,内地房地产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对香港的学习和模仿。换言之,在房地产上,香港是老师,而内地一二线城市都是学生。
无论是70年土地所有权、土地财政还是高度垄断的供地模式,无论卖楼花、预售制还是最近热议的公摊面积,都是跟随香港而来。
至于财政对于卖地的需要、经济发展对于房地产的依赖,都是如出一辙。
如今,香港楼市泡沫在加息周期中危若累卵。但对于这个曾经三次崩盘的城市,最恐慌的情形也都经历过。
1997年到2003年那次大崩盘,香港房价一度腰斩,不少人为此破产,背上沉重的房贷,成为“负产”一族。当然,若能熬过最艰难的那几年,房价还是能从低谷中一跃而起。
虽然寒冬过去是春天,但有多少人能熬过寒冬?房价下跌30%会如何?下跌盘整持续三五年会如何?腰斩之后,有多少人能坚守到底?
这个问题,恐怕不只是香港一城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