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接连发布重要文件,并进行“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系列专项整治,旨在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推动金融去杠杆。其中,银行委托投资业务(一般称为“委外业务”)是重点整治领域。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5月19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 29.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63%。其中,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5.99万亿元,较年初的3.00万亿元增长了近一倍;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0.61%,较年初上升7.8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同业理财、委外业务的依赖程度迅速上升。随着委外业务遭到整顿,很多金融机构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显示,城商行、农商行的理财资金委外业务占比分别达到24.86%、49.68%,远超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见,以城商行、农商行为主体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受到委外业务整顿的影响将会更加大,亟需地方金融深化改革解决深层体制机制难题。
近年来,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理财业务扩张势头尤其迅猛,除了受影子银行扩张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了不少地方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受地域限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更为敏感,通过理财业务可以帮助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地域限制,参与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的向下扩张,导致地方金融尤其是县域金融竞争十分激烈,理财业务等高收益产品日益成为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不少地方金融机构只能跟进。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等特点,期限错配问题一直是令农村金融机构头疼的难题。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农商行纷纷通过理财业务纾解资金管理压力,并藉此提高资金收益率,提升经营业绩。
地方中小银行热衷于理财业务,可以取得短期业绩,但很容易导致进一步的“脱实入虚”,加剧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资本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资金业务出了风险,中小银行遭受的损害可能会比较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过度热衷于短期高收益,有可能改变中小机构的风险偏好和企业文化,冲击金融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正因如此,此次监管风暴一方面将使得不少城商行、农商行的资金业务风险充分暴露,另一方面,在监管新政下,今后中小银行的资金业务将更加合规审慎,为其进行稳健、可持续的战略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同时,应注意到,在日益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地方金融市场环境下,中小银行逐渐热衷资金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策突围的一种尝试。地方性金融机构,特别是作为县域法人的农商行,尽管有灵活优势,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尤其是在吸纳现代金融要素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亟需加强政策引导,并积极引入外部力量。例如,有些城商行之间组建了联盟,还有不少农商行到北京、上海等地组建资金业务部,他们的这些举措,不但加强了同业资金业务交流,也有着知识外溢的学习效应。
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方面,各地的进度差异很大,既有成功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还有农村合作银行、农信社等机构形态。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需要推动地方有关部门更加积极主动地呼应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地引导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进行战略转型,并营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可以预见,此次监管新政将倒逼地方金融进行深化改革,一方面,激发地方金融创新活力,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与中央监管体系相呼应,形成条块互动、纵横结合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