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些私募操盘手沟通的时候,发现他们大多数前期的操作策略会特别保守,所以开始的净值会涨的特别慢。
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
业内的说法,这叫一只基金的“安全垫”。
前期把底子打好,从1到1.1或者1.3,是最难的时候,反而从1.3到2.0,从2.0-3.0,其实就没那么难了。
其实我认为,在我自己的投资中,我也有这样一种意识。
就是给自己设计安全垫。
对我来说,P2P的是我的安全垫。
在P2P行业,我对自己的投资能够了如指掌,对我投资的平台的运营情况能够一清二楚。所以这一部分的收益,对我来说,都是很稳定的收益。
而随着专业度的渐渐提高,安全垫的收益也在提高。
16年的时候可能我才不到20%,而17年,我的安全垫到了30%。
我不能确定18年的安全垫收益是多少,但不管多少,这都是我的安全收益。
也就是我们说的,稳稳地赚到手的钱。
有了自己的安全区,也就是有了相对充裕的现金流。
作为激进型投资人,我会去选择一些不“安全”的投资。
比如私募。
私募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不“安全”的投资。
因为我无法估算到他收益值,而且本身有一定亏损的风险。
但相对应的,带来的回报可能也是巨大的。
用50%的亏损,去搏150%的盈利,我认为是可以尝试的。
在选择不“安全”项目的时候,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我能够接受这笔投资的损失。而且是在不影响我的现金流和生活质量的情况下。
打个比方,我一年投资P2P的钱是500万。收益是30%也就是150万。
那么我投资两只私募,最大的亏损可能性是100万。
一年下来,最多我也就赚50万。
那么这对于我的现金流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再此以外,我还会做一些更加不“安全”的投资。
比如数字货币、比如股权投资等等。
这些投资其实很有可能就变成坏账。
但是当你觉得某个行业在风口上,可以小试一下的时候,去投一点也无妨。
而这一部分的投资,其实你可以换个思路,就当做它已经被你消费掉了。比如你投了10万的数字货币,你就当买了个爱马仕的包被偷了。又或者你去北极旅行了一趟。也就如此而已。
说不定哪一天你回头看看,他翻了十倍百倍呢?
到那时候,你就当做一笔以外的财富就好了。
当然,贫穷会限制你的想象。
最后,我给大家的投资建议也是,寻找到自己的安全垫。
这个很重要。
有了安全垫的持续收益,你才能够从容不迫的去做不“安全”投资。才能够继续去寻找更加有意思更加高收益的项目。
如果你是小白,货币基金、银行理财可以成为你的安全垫。然后再去选择P2P这类的平台做不“安全”投资。
如果你是P2P投资人,你可以拿一线平台作为你的安全垫。然后从二三线平台里选出一些小而美的平台做不“安全”投资。
不同阶段的安全垫也不一样,当你越来越专业的时候,你安全垫的收益也会变高。
但也一定不要懒惰,在寻找到安全垫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寻找一些不“安全”项目去尝试投资。这样才会倒逼着你去进步。
你,找准了你的安全垫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