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融城网 > 借钱中心 > 网贷攻略 > 演技的较量:扒一扒现金贷催收的各种“诈”

演技的较量:扒一扒现金贷催收的各种“诈”

时间:2018-12-07 人气:

“我们催收,那是介于‘客服’和‘黑社会’之间的角色。”这是老林跟我握完手后的第一句话。“愉见财经”对这句话印象深刻,软硬度一听便知。

老林是催收行业干了十多年的老兵了,十多年前他就在银行信用卡的外包催收公司里工作,一路关注了台湾卡债风波的潮起潮落、现金贷行业的潮起潮落。在P2P、网络小贷、消费金融等公司崛起,带动了催收行业发展契机的时候,他带着原公司的两个催收组长和一批客户资源出来单干。现在他也算是一家催收公司的领头人了。

期望催收太软,软到像监管要求的那样,恐吓、侮辱、诽谤、骚扰这些手段统统不能用?在老林看来,这简直就叫“客服”,每天按时打电话来通知或请求客户尽早还款,还负责跟爹妈一样讲道理,还必须挑你或你亲朋好友方便接电话的时间打来,愿意听的时候说,否则就是骚扰。别开玩笑了,催收如果做成这样,根本带不动回收、赚不到佣收。

催收太硬,动手动刀、泼油漆泼硫酸、绑架小孩啥都来?在老林看来,这叫“黑社会”,那是用来讨几百上千万的债,才有必要动用的大成本。现金贷单笔债务才几百、几千元,哪里会为了这点钱真动粗,不敢、没必要、也划不来。

老林们干的都是电催,很少外访。在老林的经验里,有必要真正动用外访手段的债权,好歹也得有个一两万吧,山东辱母案爆发后,甲方公司们(就是那些请他们催收的贷款公司)多数变得更谨慎了,尤其是一些把声誉风险看得较重的甲方公司更是在意这点,比如银行的信用卡中心、有监管看着的持牌放贷机构、有上市打算的公司、怕监管部门来找麻烦的头部平台、怕负面舆论太大会影响他们的资金方合作意愿的平台等。

于是,以辱母案为分界线,老林把动用外访的债务底线拉高到了3万元,合并债务3万以下(有时候他们接单的几个公司,会出现共债债务人,多个平台债务可加总催),一般情况下不乐意上门催。

关于上门“外访”,给大家穿插两个小故事。

老林说,在全国范围内,他有几个地方是划外访黑名单的,一般情况下,不去。他举例了几个东北的城市,以及南方的潮汕地区,因为民风彪悍。外访员上门,讨债的气势没有欠债的大。

老林说多年前有一次,就在潮汕地区,外访员刚进村,就被一群人黑压压围住,里头很多还不是债务人自家人,都是村里的邻里村民,都来帮忙,催收员简直像中了“十面埋伏”,只摸到了债务人的家附近,连债务人的家门都没进成。

更倒霉的是,外访员和电催员其实是两批人,外访员那天可是头回照面债务人,之前也并无交集,也本没有任何暴力动粗之意,就是想实地了解情况、也让债务人在村委村支书面前丢丢脸,天晓得这电催员的在电话短信里是如何施压了,债务人对外访员仇视得很,那群把外访员围住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对他就是一顿打。这种全村一条心的彪悍民风,让老林赶紧把这个地区拉进了黑名单。

再讲一个上门的故事,在某直辖市。催收员刚进门,欠债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打派出所电话。民警过来了,听完情况也只是两头批评。对债务人,就说了一句,欠债么总要还的;对催收员,也明确表示了,别进人家家里,以后要谈,就楼下公共场所谈谈。

神奇的角色扮演:扒一扒现金贷催收的各种“诈”2


刚刚说了在成本考量之下,对现金贷的催收,一直是以“骚扰型”为主,极少或并无必要动用“暴力型”。事实上一样是在成本考量之下,还有一个秘密,现金贷平台其实也很少对逾期户真正动用司法手段,到法院去起诉。

现金贷欠债不还,不像银行信用卡债欠债不还,一告一个准。涉及到所谓刑法层面的,比如要揪住对方合同诈骗、贷款诈骗,对P2P、消金、现金贷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举证太难。而且,现金贷逾期案件量大、单件金额又太小,民事层面就是个民间借贷纠纷,一件一件去法院搞,别的成本不说,对平台而言,时间和资金占用成本就完全划不来。

某个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层有次私下跟我讲,他们因为跟当地法院有点交情,一开始还起诉过好几单,后来法院发现,原来你后面还有这么一大堆案子要诉,跟他们有交情的那人立即态度就变了,就不太高兴来办了。

倒是很多年前治理松散时,有些地方性的贷款公司和当地公安关系好,或者有些催收公司有公安人脉,那绝对是业内宝藏。纠纷了债务人被带到派出所里呆着,不用24小时,有时候就小半天,家里人就慌了以为出大事了,几千几万的立马就凑好送过来,大事化小。

对于如今现金贷的逾期大爆发,老林对照了台湾卡债风暴时,他也关注的情形。“台湾催收当时最早的情况,我们一个电话过去也是很粗暴的,上来就‘问候他母亲’了,然后就开始各种吓唬;后来延伸出太多社会问题,债务人离家出走、烧炭自杀等各种新闻都出来,催收措辞也都被更严地监管了。”

但真正起到效用的,在老林看来,是让老赖赖账有成本。

一是在司法诉讼上,据老林说台湾有了对一批案件合并起来诉讼审理的特许机制,有点像是合并审理。老赖们一旦被法院判了接下去每月要还多少钱,就还会辅以强制扣薪、查封动产不动产等。这样,有还款能力的逾期户,就只好乖乖还钱了。(当然这一条我听老林说了,自己还没来得及查证到更多资料,读者朋友里有没有熟悉台湾卡债风暴善后情况的,烦请留言联系,给我指导。)

二是在社会主流征信体系上,让老赖留下污点。

但以上这两点在大陆暂时都还没有解决(非持牌现金贷公司接不进征信),如果催收再规范到跟“客服”连电话轰炸这样的基本骚扰手段都不行,那老赖的成本就不大,欠债不还也不痛不痒。

一些逾期户估计会反驳:你说他们很少采取上门、很少采取司法诉讼,那为什么我们却经常收到“法院传票”、“红头文件”、律师函,以及电催员说要找到我家去,要找到年迈的父母那里去,要在我家、我单位楼下拉横幅、放电喇叭,让我丢脸丢大发,还要派HIV携带着跟踪我的家人?

“愉见财经”把这些常听到的伎俩一一列举给老林,老林还没听我说完就哈哈大笑。他管这些招数叫“角色扮演”。他的经典语录又来了:

催收,就跟销售差不多,真真假假,都是“话术”。你说销售那行算不算骗人?好的销售也经常把死的说成活的、没用的说成有用的,也可以让消费者一时受到蒙蔽、脑子一热就买了。催收跟销售差不多,也可以让欠债的一时受到吓唬、脑子一热就还了。

100%当然不敢说,但90%以上的小额现金贷催收中的法院传票、红头文件、以及闹上家去、派人跟踪等言辞,都是吓唬债务人的话术。而现金贷公司出具的律师函,真实的概率较大,只不过,即便是真实的律师函,里头说的要去起诉,大概率情况下,也就是说说的。

还是那个老道理,为了几百块钱的payday loan,千把块钱的现金分期,不值得投入那么大的催收成本。除非老赖真拖得久了,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累加形成一个较大的数字时,那倒说不定,可以动用更多一些的手段了。但现在,还没到这步。

各种真真假假之下,催收到底靠什么成功?

一. 就是骚扰。电催员电话轰炸,从早到晚,一会来软的、一会来硬的,一会体谅、一会说教、一会吓唬,把债务人的生活打乱,心情弄烦,焦虑不安,最好情绪接近崩溃,就肯想办法还钱了。

二. 行话叫“第三人代偿”、或“通讯录骚扰”。就是爬你的各种通讯录、社交媒体、电商等上头留下的数据和联系人,骚扰到你亲朋好友那里去,闹到学校单位老家。老赖自己也许不怕烦,但家人怕,不想生活受到骚扰,想想就这么点钱,就代偿了。或者很多借款人,欠债本身没有羞耻感,但闹到父母那里、闹到老家村委去,就觉得面上无光了,就还了。

备注一段。用户在注册某些借贷平台、进行APP借款时,有一项必选条款是准许平台调取用户通讯录。这一隐蔽的打勾项给了平台或催收方以某种托词,即获取用户通讯录、甚至社交媒体信息,是用户自行授权的。等到用户逾期,爬虫软件获取的用户各类通讯录上亲朋好友便可能因此收到骚扰电话或信息。

这种对公民隐私信息的侵害,其实处于某种灰色地带。有现金贷平台人士向“愉见财经”辩称,贷款讲究抵质押,而现金贷本身是一种无实体抵质押物的贷款,借款人授权查看通讯录,这“通讯录”所关联到的借款人的面子、人际关系等,就算是一种变相抵押品。

三. 是“提供接盘侠”、骗客户先还再借。但这其实就是把客户往更大的火坑里推,推荐他们去更差的、利息更高的平台借款,做一个资金“过桥”,也就是怂恿和诱导他们拆东墙补西墙。

催收员都很清楚哪些现金贷平台贷审很松、对共债的客户也是放贷的,如果探测出客户有还款意愿、但没有还款能力时,他们就会怂恿客户先去这些平台借款来还给自己(平台),然后再来本平台“复借”。

但到了目前的行业“抽水期”,其实很多平台已经严重收缩,不会再给客户“复借”了。但催收团队还是会“哄”客户先还再借,客户还款后,才发现其实“上当”了。

“能到我们手上的客户,很多都是靠借新还旧维系资金链的,我遇到过谈恋爱开支很大的、打游戏砸钱的、迷上直播主播砸钱的、好赌博的、靠借钱买奢侈品上瘾的,很多人长期入不敷出,都不是用下个月收入在还贷,就是用新借的钱还旧在滚下去。”老林这样说。

但这样下去,这批客户的资金价格往往越借越高、债务总量越滚越大、共债平台越来越多。在现金贷行业的爆发期,这些风险曾经是隐匿的,但在监管风暴带动的现金贷快速缩量之下,债务危机迅速爆发。

四. 就是靠上文说的那种“软暴力催收”了,角色扮演、吓唬、配以无中生有的威胁、以及继续软磨硬泡。老林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让欠债的一时受到吓唬、脑子一热就还了。”

神奇的角色扮演:扒一扒现金贷催收的各种“诈”3

最后再给大家补充一个电催员的trick。其实他们也受到通话抽样“质检”,也知道不能谩骂或威胁用户,否则给甲方公司招来投诉或举报,反而变主动为被动,他们自己遭遇这类投诉也要跟着扣奖金。

这种情况下,业内不少电催员都有自己私下的几个手机号码,所谓“马甲号”,亦即与公司无关、非实名的手机号码。他们会用这些“马甲号”去骚扰客户,用一些超过规范的措辞,以求增加回款量、催收公司和自己也能多赚一些佣收。然后打死不认这是自己干的、这是职业行为。

对于这种把戏,现金贷平台和催收公司即便知道,也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当前的现金贷催收市场,张力很大。

一头,对现金贷的监管趋严,在《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中明令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和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这让还在求生的现金贷公司催收态度更加回撤,以免撞上监管枪口。

另一头,现金贷逾期大面积爆发,让一些中小平台将之前的利润大幅回吐,接近生死临界点。大家也许不知道,不少现金贷平台之所以能从信托、P2P等处获得资金,是有现金贷老板的个人无限责任担保签下去的。在这种情况下,生死一线的现金贷平台,在催收上就可能反而“加码”,不只是给外包催收公司或催收员增加业务量和提成,还可能是在催收手段上,也会狗急了跳墙,趋于激进。

再一头,借款人老赖却也利用了这波现金贷危机,在社交媒体上集结成各种“反催收”群,互通信息互相打气。这也让当下的催收市场,不管在业务量、还是业务难度上,都大幅上升。我发现在个案里,有现金贷平台,甚至靠免除反催收群群主的债务来促使其将“反催收”大群解散,甚至向群友谎称已经还债“上岸”。

现金贷催收,深度故事还有很多。敬请关注“愉见财经”在《第一财经日报》上的跟踪报道。

下附“愉见财经”最新视频《现金贷“老赖”胜算几何?》。我们态度明确——收取高息的现金贷、和赖账不还的逾期户,各打五十大板。现金贷再有问题,可没人说过本金和低于24%部分的利息可以不还。老赖们,别给自己的人生埋隐患。


展开,查看全部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