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现金贷、网络小贷、P2P整改验收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到来。监管风暴来袭,特别是在现金贷、网络小贷整治阶段,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也将在合规中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这就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正迎来由“乱”到“治”的下半场,行业也从粗放经营转向精耕细作的发展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消费金融平台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无外乎打造三大关键行业壁垒——合规、场景和技术。
今天,围绕合规下半场的消费金融竞争,女记主要聊几个话题:
1、监管风暴之下,将给消费金融行业带来什么挑战或者新变化?
2、消费金融的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3、合规、场景和技术将如何影响消费金融平台的发展?
监管袭来,行业洗牌进行时
无论是12月1日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简称《规范现金贷通知》)还是12月8日下发的《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通知》(下简称《通知》)都提到了一点——对于网络放贷的资质要求。
其中,《通知》中提到“排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或不具备放贷资质的机构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或者以其他各种名义支付款项但实质是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同样,在《规范现金贷通知》中也规定了,“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两个重磅监管政策的指向性很明显——现金贷或者说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牌照时代。
这意味着,没有放贷资质的平台,或者以其他各种名义支付款项但实质是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平台将被淘汰出局。毫无疑问,无论是现金贷,还是消费金融,都将迎来一轮惨烈的洗牌。可预见的是,消费金融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之后的第一次退潮——部分平台将因为合规的要求,直接被取缔,或者自动退场;此外,部分平台也会因为合规后游戏规则变化,将能难以继续生存下去。
对于消费金融平台而言,不仅要面对内部合规的压力,也要面对外部竞争压力。自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至2017年10月底,已有22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除了持牌“正规军”外,特别是去年网贷限额后,众多P2P平台转型消费金融方向。据新金融女记(ID:newsgirl666)了解,目前P2P平台至少有几百家从事消费金融业务。也有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有160多家专业分期公司以及2500多家其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
监管始于落地,行业洗牌已经开始。目前,行业中已有多家分期平台正在进行裁员、转型、退出。而与之前大火的景象不同,消费金融进行整顿洗牌的原因合规压力外,还面对竞争对手众多,业务同质化严重的压力,从而导致小平台竞争力不足,难以盈利。未来,将会有众多小平台因承担不起合规成本或是市场空间被压缩而选择退出。如几个月前,惠享分期就连续退出了云南、广西、四川、重庆、安徽等多个地区。
而从目前的监管方向中,我们也能看出,真正能笑到最后的消费金融平台的三大关键将是:
关键一:合规——牌照、利率成为关键要素
此次《通知》中就透露出了网络小贷监管合规的方向,即从牌照资质、规范利率定价和规范合法催收等方面进行排查整顿。这也意味着,同样现金贷平台扎堆的消费金融细分领域必然要迎来一轮合规整改。
随着监管合规的逐步深入,大部分消费金融平台将会被淘汰出局,留下来的玩家将会是两类公司,第一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如捷信、马上消费金融等;第二类是具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头部玩家,如蚂蚁金服在重庆、浙江拥有四块网络小贷牌照,趣店则在江西抚州和赣州地区拥有两块网络小贷牌照。在网络牌照暂停批设的背景下,网络牌照成为稀缺资源,拥有牌照公司等于拥有入场券。
除了提高准入门槛,高利率及暴力催收成为监管整治重点。《通知》中规定,网络小贷综合实际利率不得高于最高人民法院归案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在业内看来,这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冲击——不少打着消费金融之名从事现金贷的平台,其背后的运营逻辑是以高利息覆盖高风险,同时伴随暴力催收。而监管的到来意味着这类公司将在此轮洗牌中出局。
相较而言,规范经营的公司,对于监管有着更加敏感的预判,当其他平台还处于合规调整阵痛时,他们已经完成合规要求,迎来合规发展红利期。如趣店招股书显示,早在2017年4月,就将金融服务费的年利调整到36%以下;而早在一个月前,蚂蚁金服也已经对合作方下发邮件,要求支付宝消费金融类生活号上入驻商家的年化综合费率不超过24%。
关键二:场景
——不仅是合规的要求,更是风控和获客的依据
在《规范现金贷通知》中,将现金贷定义为: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并且指出,所有贷款发放,必须明确用途,不能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因此,在此轮监管整治中,是否有场景成为了合规的重要问题,如何让消费金融真正回归到消费场景中去,也是目前行业整改的方向之一。
事实上,从金融的运行逻辑看,场景更是风控和获客的主要依据。从获客角度看,场景对于消费金融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引流。当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场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有利于平台精准获客、批量获客,降低获客成本。
场景的重要性已经是行业共识,但场景的开拓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不断增加,消费金融场景已经是一片血海。而提前入场者已经完成基础布局,优势明显。以已经上市的趣店为例,其招股书显示,趣店共有超过480个商品供应商,其中包括一些知名的消费品牌以及超过1000个热售品牌的授权经销商。其商品分期平台同时还提供电器、家具、饰品、运用及户外服装等商品。
从风控角度,场景的价值更为凸显。一方面,平台通过监测和明确消费者的购买流程和借款用途,避免因借款意图不明确而造成的套现、欺诈风险;另一方面,平台跟踪用户在分期之后的还款行为,评定用户可支付能力、信用情况等,完善征信数据库,降低逾期风险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如趣店的电商分期平台,正是基于场景给风控的助力,将风险降到最低。趣店招股书披露2017年上半年,趣店30天以上逾期金额占待偿本金总额的比例仅为1.14%,低于中国主要消费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
随着消费金融的价值回归场景这个本源。女记认为,场景的作用——获客源于场景、风控能力构建高于场景、最终服务于场景。
关键三:科技——消费金融下半场比拼底气所在
对于消费金融平台而言,强大的科技能力不仅能够对用户进行精准的信用分析、风险定价、实现降低营运成本,还能通过技术手段更好的应用到风险控制领域。这将是合规时代,各消费金融公司比拼的底气所在。
从目前头部公司看,基本已经完成技术的搭建,以及监管风控技术、获客技术的形成。这些技术,从效率和用户体验角度,形成头部公司与行业其他主体的主要壁垒所在。
如趣店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趣店每小时平均处理12102笔借款和25580笔还款。此外,趣店建立了基于分布算法及机器学习主导的风控体系,以此评判用户行为及还款意愿的相关性。
趣店的招股书还显示,趣店的风控体系具有强大的数据提取整合及大规模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可以根据用户填写贷款申请时的相关行为、历史还款表现和第三方数据信息(如芝麻信用等)等进行用户信用分析。截止2017年6月30日,其风控及技术人员约占整体员工数量的47.7%。
女记有话说:
今年冬天,监管各路文件出台,不可否认的是,在强监管时代,与现金贷、网络小贷一样,消费金融领域也将爆发一场“去伪存真”的“大清洗”,这是一个行业从粗放生长到合规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从长远来看,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消费金融有着持续稳定的社会需求,也将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力量。而在这场“大清洗”的过程中,真正合规、有场景、懂科技的公司将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