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融城网 > 在线贷款 > 网贷资讯 > 小心私募,别被变相的“非法集资”、资产泡沫忽悠!

小心私募,别被变相的“非法集资”、资产泡沫忽悠!

时间:2018-08-08 人气:

近来,“私募基金”及“私募股权”两个概念又开始出现在新闻报导中。前者是与被调查的“中晋系”有关,后者则是由于私募股权行业的再度“起飞”。



“私募”为什么这么火,究其原因,还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期,增长缓慢。为刺激经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货币的流通性,使得社会各阶层都在寻找多样化的理财渠道。

回顾2015年我国的金融市场,A股震荡、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传统银行业亟待转型等等,给新兴投资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节点,好像谁的“创新”、“概念”玩儿得好,谁就能成功赶上资本市场的“风口浪尖“!

“私募”不是你想玩,想玩就能玩

动辄百万元的投资门槛,收益常常甩银行理财、信托产品几条街,只面向小范围、小圈子开放……这些都是私募投资给人留下的白富美印象。所以,当“私募”向普通人开放之后,一些人的投资热情就会被煽动起来,很容易陷入“非法集资”的圈套。



其实,不管是“私募基金“也好,还是”私募股权“也好,我认为重点是”私募“二字。也就是说,它根本不是大众理财产品。据我所知,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有严格的要求:应当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个人投资于单支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的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所以,你明白了吗,凡是起投金额过低、承诺保底及高收益的“私募”产品,一般情况下都是挂着各种概念之名,其实是行“非法集资”之实。

保持淡定:“热潮”与“泡沫”并存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私募这么火爆,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对行业的美好预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近年来众多知名公募人士涌入私募市场,为在客户中打响名号,形成了一波发行私募的热潮。

原公募一姐王茹远“奔私“后,轻松募得50亿的吸金效应,着实给公募基金经理们打了鸡血。不过,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看到事物光鲜的一面,而忽略了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私募股权行业不是一个全民都能参与的行业,它的最终结果是“一九定律”,10%的人挣到90%的钱。而专业的投资机构更加不能盲目追逐风口,人为制造“造富效应”。在“热潮”面前,每个人都应形成自己的投资逻辑和判断标准,保持理性和淡定!

行业规范是根本,把握监管力度

不得不承认,私募基金行业仍未摆脱野蛮生长的阶段。当前私募机构登记备案条件非常宽松,500万元注册一个公司,即使一只基金产品都没发行过,也照样可以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对冲基金创业门槛也比较低。

虽然此举可以促进私募基金的发展,但也简介造成了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因此,监管层的监管工作必须及时跟进,各种媒体也要保持客观,不能报喜不报忧,给社会大众制造虚假繁荣的假象。

大力发展私募基金,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但中国经济有其特殊性,老百姓也还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如何把握好监管与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度,或许是一条方向正确的路。


展开,查看全部
  • 相关文章
  •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