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传闻的全年10万亿新增信贷目标有望完成。
12月12日,央行发布11月金融数据称,当月人民币增加8527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120.8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此前,坊间传闻央行从10月就已经开始调整合意贷款规模,将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目标定在了10万亿元。11月8527亿元的新增贷款超市场预期,业内人士纷纷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预测,10万亿信贷目标完成近在咫尺。
“11月份的社会融资总体规模基本符合先前的预期,延续了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增量的态势。”华夏银行(行情,问诊)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信贷量涨而质不优
央行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投放加快,新增人民币贷款8527亿元,同比多增2281亿元,10万亿目标完成具备可能性。
“贷款投放明显超过市场预期。”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表内融资需求增加及信贷计划和政策指引略有宽松是形成信贷供给较多的基本面因素。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较多,分别同比多增2021亿元和2233亿元,是形成当月贷款新增较多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明显(9、10月份同比多增在千亿元以下),显示大规模项目投融资明显加快,其中应以基建项目为主。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信贷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自今年9月末房地产信贷政策调整后,按揭贷款显著上升,当月居民户新增中长期贷款1830亿元,较上月增加635亿元;二是随着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陆续批准开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信贷需求增加,商业银行加大了对这一领域的投放,当月新增中长期贷款2879亿元,较上月新增647亿元。
虽然新增贷款增量大,但是市场对未来经济趋势并不乐观。“人民币贷款增量今年以来波动幅度明显加大,连续数月出现超过3000亿元的波动,反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均处于不稳定阶段。”杨驰向本报记者表示,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新增信贷增加主要还是票据增长,说明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比较疲软。
杨驰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外币贷款受人民币双向波动和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余额已经连续5个月呈下滑趋势。受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治理新规的影响,信托贷款规模今年下半年以来也进入下滑通道。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金融数据整体仍然延续之前趋势,贷款放量但是质量成色仍然不足,信贷有效需求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资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拉动,以及地产销售企稳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拉动开始体现,但是可持续性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钟正生认为,贷款增加仍靠票据冲量。11月新增贷款大幅上升8527亿元,但与10月份类似,其中仍有2424亿元票据冲量,剔除之后,新增贷款仍在季节性规律附近,需求端并无明显改善。与此对照,贷款供给的放开是比较明显的:受地产销售企稳影响,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新增183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2879亿元,显著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可能和新一轮基建密集上马有关。
连平也表示,票据融资环比及同比多增明显显示了一定的宏观政策导向和商业银行配置策略。相对而言,居民部门信贷投放较少,特别是短期信贷同比少增141亿元,这一现象或显示,银行对零售信贷,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仍较为审慎。
社融无改善M2增速回落
降息降准可期?
市场普遍认为M2增长相对较缓。
“M2同比增长12.3%,增速继续回落,与CPI近期走势基本一致。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3.2%,与上月持平,但比去年同期低6.2个百分点,反映当前企业经营活跃度不高。”温彬向《第一次财经日报》记者称。
钟正生认为,M2增速12.3%,按照余额计算为11.9%,小幅回落。分项来看,居民存款略低于季节性规律,可能与股票市场火爆、居民存款转移到股票账户有关。企业存款则大体符合预期。
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5万亿元,比上月增加4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47亿元。
温彬认为,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15万亿元,比上月增加4656亿元,主要是人民币贷款增加所致;外币贷款连续5个月负增长,反映出企业负债端“去外币化”还在进行;信托贷款因监管趋严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在非信贷类融资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股市走强有利于企业股票发行,当月股票融资379亿元,较上月增长了36%。
钟正生称,社会融资1.15万亿元,表外融资没有明显改善,委托和信托贷款继续低迷。未贴现承兑汇票下降规模缩减到千亿元之内。考虑到票据融资量仍然很高,这意味着未贴现承兑汇票存量可能已经很低,未来几个月对社融不会再形成明显拖累。
钟正生则认为,金融数据好转需要看到信贷需求的启动,而信贷需求的启动需要资金和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下降。当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大幅下跌,因此未来信贷需求能否启动在于实体资金成本,也就是利率水平能否大幅下降。而融资成本的下降速度更加依赖于货币端的放松节奏。在货币政策相对谨慎的背景下,或许很难在短期看到金融数据的实质性好转。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支持实体经济调结构平稳转型和合意融资需求,以及应对消费及生产领域的通缩压力和调整新时期的基础货币投放模式,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均有一定调整空间。”连平称。
对于货币政策方面,温彬预计,货币政策会保持灵活性,在年末流动性相对紧张和敏感的时期,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供流动性支持,或采取降准措施从中长期角度保证流动性充足。